考研生物化学笔记3.3:酶的作用机制

2012/8/15 11:36:49 来源: 网络
分享: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制

  一、酶的催化本质

  现代化学反应速度理论是过渡态理论。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从“初态” 到“过渡态”,转变成产物即到达“终态”。“过渡态”是底物分子被激活的不稳定态,不同于反应中间物,它具有最高能量,又处在一个短暂的分子瞬间,某些化学键正在断裂和形成并达到能生成产物或再返回生成反应物的程度。

  酶催化的反应速度快是降低反应的能垒,即降低底物分子所必须具有的活化能。催化和非催化反应,其反应物和产物间总的标准自由能差是一样的。

  二、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酶的作用机制包含酶如何同底物结合以及怎样加快反应速度两个内容。

  20世纪初和4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了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和过渡态概念,即E+S→ ES → E+P。酶和底物形成中间产物的学说已为实验所证实,且分离到若干种ES结晶。

  已有两种模型解释酶如何结合它的底物。1894年Fischer提出锁和钥匙模型,底物的形状和酶的活性部位彼此相适合,这是一种刚性的和固定的组合。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模型,底物的结合在酶的活性部位诱导出构象变化;酶也可使底物变形,迫使其构象近似于它的过渡态。这种作用是相互诱导、相互变形、相互适应的柔性过程。

  酶的诱导契合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酶促反应高效率的原因常常是多种催化机制的综合应用,除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外,还有:

  (一)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在两个以上底物参与的反应中,由于酶的作用,底物被聚集到酶分子表面,彼此相互靠近并形成正确的定向关系,大大提高了底物的局部浓度,底物被催化的部位定向地对准酶的活性中心,实际上是将分子间的反应变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大大提高催化效率。

  (二) 多元催化

  酶分子中含有多种不同功能基团,如氨基、羧基、巯基、酚羟基、咪唑基等。既可作质子供体,又可作质子受体,使同一酶分子常可起广义酸催化和碱催化;即可起亲核催化,又可起亲电子催化。这些因素并不是在所有的酶中同时都一样的起作用,对不同的酶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